投稿指南
一、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,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。凡采用他人学说,必须加注说明。 二、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,精粹的短篇,尤为欢迎。 三、请作者将稿件(用WORD格式)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。 四、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,恕不退稿。 五、为规范排版,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: 1.论文要求有题名、摘要、关键词、作者姓名、作者工作单位(名称,省市邮编)等内容一份。 2.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: 基金项目:项目名称(编号) 作者简介:姓名(出生年-),性别,民族(汉族可省略),籍贯,职称,学位,研究方向。 3.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,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,一般用两级。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。表格应采用三线表,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。 4.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、最主要的、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。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。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-87的规定,采用顺序编码制。

石油是古生物形成的?一个油田上亿吨石油,有

来源: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-12-12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石油被誉为“工业的血液”,可见其在如今世界上的地位。事实上,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,针对石油就发生了大大小小上百次冲突,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分别的是:第一次石油危机、

石油被誉为“工业的血液”,可见其在如今世界上的地位。事实上,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,针对石油就发生了大大小小上百次冲突,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分别的是:第一次石油危机、两伊战争、伊拉克战争。这三次不仅造成了全球经济的剧变,更是让整个世界陷入到了能源危机中。


早在石油还没有出现危机的时候,就有化学家分析这类能源,试图人工合成,但结果很不理想。那么石油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呢?在大众的认知中,它首先是古生物的遗骸,在地壳、高压、缺氧、其他生物的共同作用下,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。石油形成的条件太过于苛刻,人类根本模拟不出来。

人类每天消耗的石油以亿吨来计算,已经持续了近100年,这样的消耗量,石油目前还能再使用大约50年。有人会问,一个油田的石油量高达上亿吨,如果这些石油都是古代生物变成的话,远古真的有这么多生物吗?


黑色的液体黄金

人类很早就发现了石油,据可考察到的线索,最早在公元前10世纪的古埃及,人们就在使用石油作为防水的一种工具,并且还将它用在了建筑领域。

“石油”这个名字,还是中国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命名的,当时沈括发现石油可以燃烧,燃烧会产生大量的黑烟,用陶瓷碗将燃烧的石油罩住,收集到的黑烟可以制作成墨条,是中国古代的墨水原料。著名诗人苏东坡和王安石都使用过石油制作的墨条,沈括还预言,石油以后必将大行于世。


沈括的预言在800年后成为了现实,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,人类发明了内燃机,这是一种利用燃料燃烧提供动力高速运转的机器,其效率远超于人类之前一切的动力来源。而为它提供能量的,是当时还比较粗糙的柴油和汽油。这两种燃料来自人类对石油的提炼,此外还有副产物煤油。随着人类技术的提升,石油的产物也来越多,上至能驱动航天器升天的航空煤油,下至生活中最常见的塑料和石蜡。


可是石油的分布非常不均匀,有些国家一滴油都没有,有的国家就如同飘在石油上面。石油在工业中的地位造就了它的价值连城,为了这种液体黄金,一些国家大打出手。

中东油田

中东地区储存着全世界60%的石油资源,掌握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石油出口,为何它的石油资源如此丰富呢?


这得要追溯到中东地区的形成。中东地区从行政划分来看属于亚洲,但是它的板块却属于印度洋板块。它并非哪个大陆的原生陆地,而是非洲板块东北部新元古代增生陆缘的一部分。

侏罗纪时期,亚欧大陆的西南部分是一片海洋,史称特提斯海,又名古地中海,今天的地中海就是它的残留。因为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挤压,特提斯海逐渐消失,中东地区的阿拉伯板块从非洲板块分离,朝着消失的特提斯海方向北移,原本富饶的海洋早已不见,那些海洋古生物的尸体被卷入了地壳里,经过反应生成了石油锁在地壳里。


阿拉伯板块撞上亚欧板块的过程中,这些地壳合着那些石油一起,也被撞入了板块之下,成为了阿拉伯半岛上的一部分,有了今天中东地区的万里油田。

石油的谜团

中东的石油战争让多个国家的进口链条出现了断裂,国家陷入石油荒,人们这才发现,离开了石油,正常的饮食起居都受到了影响。更令人绝望的是,石油是有限的,用完就再也没有了。


这时有人提出建议,能不能分析出石油的化学成分,进行人工合成呢?比如钻石,人们用普通的碳原子,模拟火山的环境,制造出了人造钻石。很遗憾,钻石是单质,成分更简单,而石油是混合物,里面含有多种碳氢化合物,没办法人工制造。并且,石油的原料是古代的生物尸体,我们也找不来。

远古的生物在死亡后,尸体因为地壳活动被掩埋在地下,这个时候再伴随地球的火山活动,尸体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复杂的反应。生物的细胞含量最多的元素就是碳氮氢氧,这与石油的成分基本相同。相当于地球将这些有机生物进行了转换,转换条件是远古的地质变迁,也难怪人类复制不出来。

文章来源:《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》 网址: http://www.dqsydzykf.cn/zonghexinwen/2021/1212/570.html



上一篇:重大战略突破!大庆油田新增石油预测地质储量
下一篇:结构性供应不足加剧 石油、天然气、煤炭涨势依

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投稿 |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编辑部|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版面费 |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论文发表 |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